2016年7月,持续的暴雨让巢湖市变为了泽国。在这场大雨中,中材安徽坚实履行央企社会责任,积极参加抗洪抢险。
但是,协同处置项目也因此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设备进厂的道路被冲垮,施工现场泥泞不堪,安全风险进一步提高……
到11月初,巢湖市普降大雪,给本就紧张的工期又雪上加霜。
而这些因素,只能算是小麻烦。
来自社会大众以及周边村民的疑问和不解才是大问题。
随着大众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社会上多次出现反对建设化工生产项目、垃圾焚烧项目的群体性事件,中材安徽厂区周边的部分居民将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垃圾项目与一般的垃圾焚烧项目等同起来,导致公司周边村民的反对声此起彼伏,而部分员工也表现出了对于职业健康安全的疑惑。
为增强政府对项目的支持和村民对项目的信任,中材安徽在项目选址上,运用超前眼光和思维,大胆将项目选在距职工宿舍、食堂不到150米的地方,项目建筑外观整体设计突出徽派风格,实现与周边环境和谐统一。
为了打消社会上的质疑,确保项目如期、顺利投运,中材安徽在省、市、县、乡各级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开展了多次项目宣介会,向社会公开了项目设计方案、设备选型方案、项目运行模型。
中材安徽邀请巢湖市居民、厂区周边村民对项目进行参观并公开所有建设设计方案:项目采用中材股份自主研发的技术,选用国内外先进成熟的设备,与传统的生活垃圾处理方式相比具有“吃干榨净”“无外排废弃物及二次污染”的特点,项目采用预处理细分工艺,符合“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置原则,是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环保部等六部委推荐的新型垃圾处理方式。项目投产后,能有效减少垃圾填埋用地,改善城市环境,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数不清开了多少次推介会,也数不清邀请进行了多少批次的参观和讲解。参观人员使用的安全防护装具磨破一片,项目演示用的投影仪烧坏了一台。
逐渐地,社会的质疑声不见了,村民的抵触情绪消失了。
而项目就要建成了——2016年12月,项目主体建设和安装已基本完成,2017年春节前即将投入试运营。
这一步,尽管走得时间很短,尽管步履艰难,但这一步却是走得那么稳健和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