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唐山市发布限产减排通知要求自3月20日0时至12月31日24时,对未落实应急响应的企业实行限产减排措施,共计23家钢铁企业受到限产减排措施影响,限产幅度为30%和50%。为了节能减排,在2021年两会中,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被列入2021年重点任务,并且要求各行各业来制定好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加快实现“十四五”规划中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既定目标。





与此同时,按照要求,企业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折合能源消费量约1万吨标煤,即纳入温室气体重点排放单位,应当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碳排放数据、清缴碳排放配额、公开交易等信息并接受监管。2021年6月底前将上线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交易中心将落地上海,碳配额登记系统设在湖北武汉。
近年来,水泥行业企业为了摘掉“重污染”的帽子,一直都在积极的打造“智能化工厂”、“数字化工厂”、“花园式工厂”、“星级磨房”... ...创造了水泥行业一个又一个第一。在节能减排方面,海螺、中建材、金隅冀东、华新,华润、塔牌、红狮、金圆等诸多水泥集团企业已经率先行动。
中联水泥旗下多家子公司发展光伏、风能项目

中联水泥光伏、风能等多种发电技术项目亦带给企业新的“电能”。 近几年来水泥行业的多个第一都是由中联水泥创造,“零购电”也在水泥行业树立了一个模范带头作用。

泰安中联以日产5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暨世界低能耗示范线为依托,同时延伸上下游产业链,初步形成了集骨料、水泥熟料、商品混凝土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建材工业园区。其熟料生产线在能耗、环保、智能制造及全员劳动生产率方面均居世界领先水平,堪称世界水泥行业的典范。
槐坎南方日产7500吨熟料生产线,从矿山到熟料企业、到水运码头,全部物料采用皮带输送,基本消除了之间的汽车运输环节,大大改善了当地生产生活环境。通过智能技术运用,最大程度地实现水泥工厂的数字化与智能化。
遵义赛德建成国内首条4500t/d智能生态示范线,生产线熟料标煤耗93.8kg/t,熟料综合电耗46.6kWh/t,水泥综合电耗68 kWh/t,粉尘排放低于10mg/ Nm3。生产操作、质量化验和设备运维,实现与实体工厂完全对应的数字化虚拟工厂,即“数字双胞胎”。

全椒海螺全流程智能化水泥工厂投运以来,生产人员减少约18%,设备故障停机率降低约20%,生产效率提升超过20%、资源综合利用率提升约5%,能源消耗下降超过1%、C02减排超过2.5万吨/年。
海螺白马山水泥厂,其碳捕捉项目可捕集纯化水泥窑烟气二氧化碳,年产5万吨液态二氧化碳(其中食品级3万吨,工业级两万吨)。济宁海螺的SCR脱硝项目,对比国标每年可减排氮氧化物600吨以上。芜湖海螺利用水泥窑将固废危废“吃干榨尽”,每天可以处理600吨。


早在2015年,海螺集团就通过出售50余万吨减排量给中碳未来(北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完成中国最大单CCER交易。成交的50余万吨减排量均来自“芜湖海螺水泥2×18MW余热发电工程项目”。
华新水泥万吨线的4个特点:水泥原料的减耗和能源减排是全球同行业最高水平;每天可处理3000吨城市生活垃圾,每年可处理15万吨工业危废物。生产线装备全部国产化,主机设备全部是“华新造”;与华为携手,在全国同行业中率先从工业智能化向数字化转型。
华新水泥大力实施环保战略,在有效节能降碳解决温室气体排放问题的同时,开展碳交易获得减排收益,进而推动环保战略实施。2019年全公司处置生活垃圾、市政污泥283万吨,其中湖北地区实现碳减排13余万吨,收益近500万元。
永州红狮水泥采用了国际上最先进的新型干法工艺,主机选用大型辊压机,较之其他企业使用管磨、立磨,能节约电能30%。水泥磨选用大型辊压机,电耗降幅也在20%以上。生产电耗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同时,采用六级旋风预热器,比同行业广泛使用的五级旋风预热,能降低10%的煤耗量。

对生产过程全部配置大型高效除尘设施,窑尾颗粒物排放小于每立方15毫克,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的排放远远低于国家限额标准。配套建成了18兆瓦纯低温余热发电机组,年发电量达1亿度,相当于节约标煤约1.2万吨。
在建生产线陕西铜川冀东水泥万吨线将打造国际一流、国内领先、西北首条日产万吨,超低能耗、超低排放的熟料水泥国家级示范生产线。
整个的运行指标符合二代水泥指标,比现在的指标优化20%。同时实现超低排放和智能化,它整个的排放指标比现行指标降低70%以上。
铜川尧柏万吨线项目规划建设西北首条超低排放、智能化水泥熟料生产线,采用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技术以及新工艺、新装备,项目建成确保各项指标处于国内、国际领先水平。建成后主要污染物排放、综合能耗等均可下降50%左右,每年可压减水泥产能150万吨,且年直接减少煤炭消耗23万吨左右。除了操作智能化,整条生产线采用先进的氮氧化物排放抑制系统,排放低于50毫克,粉尘排放低于10毫克,实现超低排放。同时,配套全球最大规模水泥窑协同处置系统,年处置各类危废、固废、生活垃圾20万吨。
目前,海螺、中建材、金隅冀东、华新、华润、塔牌、红狮、金圆等诸多水泥集团企业纷纷上线各类节能减排项目,光伏,风电、余热发电、协同处置、智能化生产线、无人水泥厂、无人实验室、无人矿山车等项目已经在各大水集团陆续上线。减排项目不仅令企业减少了成本支出,同时通过碳交易获得新的利润点。
新一轮洗牌在即,市场投资逻辑悄然生变
水泥行业是二氧化碳排放的重点行业,碳中和对于水泥行业供给端影响体现为总产能压缩和集中度提升。
总供给来看,技术性减排和产能政策的结构性减排,都会加快落后产能退出,压缩水泥行业整体产能。针对于节能减排的政策制度或将逐步加严,相对能耗较高的企业将成为重点治理对象,相关重点行业企业的停限产或将更长。
有条件的大型国企将率先抢占市场,通过减少碳排放,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部分民营企业或者中小企业,因成本问题将逐步丧失竞争力,整个行业或将迎来新一轮洗牌,市场将以“K形”分化。
有利于水泥行业中长期供给侧的总量控制和优化,进而利好行业中长期盈利中枢,龙头企业将享有超额收益。稍有规模的水泥企业都将进入这个名单,将来需要额外拿钱,来购买碳排放指标。未来三五年,随着中小企业购买碳排放指标成本的加大,或将出现减产或者关停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