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从相关渠道获悉,拥有良好碳排放数据基础的水泥、电解铝行业将可能优先纳入全国碳交易市场。除电力已纳入外,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金属、造纸、航空剩余七大行业,将在“顺利对接、平稳过渡”的基调下逐步纳入全国碳市场。尚未被纳入全国市场的行业将继续在试点市场进行交易。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试点市场和全国市场将会并行。
今年2月,全国碳交易市场正式“开市”。生态环境部印发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启动施行。按照要求,企业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折合能源消费量约1万吨标煤,即纳入温室气体重点排放单位,应当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碳排放数据、清缴碳排放配额、公开交易等信息并接受监管。
据统计,此前已进行区域试点。2011年-2020年8月,全国有7个试点省市。其中,湖北碳市场现有各类主体9800多个,其中电力、钢铁、水泥和化工四大行业的排放量占纳入企业的81%。2019年华新水泥湖北地区实现碳减排13余万吨,收益近500万元。
机构指出,水泥行业是二氧化碳排放的重点行业,占社会二氧化碳总排放量的16%。目前我国水泥熟料排碳因子距离巴黎协议2050目标仍需压减12%,距离国际能源署2030预计均值需压减7%。碳中和对于水泥行业供给端影响体现为总产能压缩和集中度提升。总供给来看,技术性减排和产能政策的结构性减排,都会加快落后产能退出,压缩水泥行业整体产能。有利于水泥行业中长期供给侧的总量控制和优化,进而利好行业中长期盈利中枢,龙头企业将享有超额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