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端:分级管控措施令四季度水泥生产松绑
四季度河北停窑错峰时间主要与市场淡季重叠,基本从11月15日-12月1日开始。由于从10月底开始,频繁出现重污染天气,重污染预警主要对污染通道城市产生影响。具体地区包括山西太原、阳泉、晋中、长治、晋城、运城和临汾等地,主要是中部和南部,河北则是整个冀中南和唐山等地。从影响的表现来看,山西和河北又有很大不同。山西在水泥企业绩效分级方面,能够达到完全豁免停窑要求的A级企业仅运城的冀东海天一家,这导致整个四季度的管控较严的区域,水泥企业窑磨运转率实际低于50%,由于山西本地需求不足,主要影响体现在山西水泥对临近的河南和河北市场溢出的货源减少。
河北的情况与山西又有截然不同,除了邢台水泥企业在今年一整年都受到环保限产的困扰外,其他地区厂家达到绩效分级A和B级的企业比例极高,加上较多配置的协同处置能力,因此重污染预警更多是对水泥发运和施工需求上的影响,供应端则相对正常。甚至在错峰生产启动后,实际停窑也多数是在年末几近库满的时候开始。直至元旦过后,唐山和承德按产能计约80%熟料窑线仍可以运转。除了唐山本地却有需求支撑,以及企业较强的备货需求外,基础因素是5家绩效分级达到A级的超高素质,当地全行业几乎都是差异化错峰的受益者。而另一个主要的水泥及熟料输出地内蒙古,从四季度情况来看,其大部分外溢资源绝大部分进入京津冀区域,加上下半年内蒙古自身基建等方面需求复苏,其本身供应压力并不突出。今年内蒙古在错峰生产方面执行情况较为到位,包括电石渣企业置换错峰的有效安排,四季度内蒙古水泥价格并未受到自身供应端的影响。四季度末,华北地区熟料库容比在64%,相比去年年末高出8个百分点。主要是河北水泥企业生产时间延长,基于对2021年北京和河北需求前景的乐观判断,水泥企业有放量备货的倾向,库位相比去年有较大幅增长。
需求端:京津冀需求集中,重点工程作用较大
四季度开始,国庆节前后,华北地区水泥需求普遍进入旺季,尤其是赶工需求在山西和内蒙古较为突出,当地重点工程水泥用量超过年内多数月份。尤其是内蒙古和上半年重点工程开工迟滞相比,水泥需求开始超过去年同期。11-12月,随着气温下降,内蒙古在11月中旬,水泥需求开始快速下降,月底就基本进入停工阶段,但仍有部分电石渣水泥企业仍维持生产。此时华北的水泥需求重心集中在京津冀区域,近两年公转铁也较大程度推动了内蒙古和山西水泥的东进。
总体来看,四季度华北地区水泥需求较2019年同期有明显增长,虽然冬季重污染预警天气同样频繁,但相对往年而言,从工地施工、商混站生产和水泥企业生产都较好的落实了“分级管控”的原则,水泥需求受到的限制相对放宽。入冬后,华北水泥需求仍相对集中于京津冀区域,尤其是唐山的钢厂搬迁项目和雄安新区相关建设,对水泥需求有较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