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侦察”系统助力防污染攻坚
11月18日,正值山西省发布重污染橙色预警期,太原市某水泥生产企业被生态环境部门要求限产50%,该企业白天按要求执行限产,22时后仍继续生产。
“电侦察”系统发现,该企业7时到22时前用电负荷在4000千瓦左右,22时后陡增至8000千瓦左右。在确凿的证据面前,企业承认未按规定执行限产。
为应对秋冬季多发的重污染天气,生态环境部门积极推动铸造、水泥、电解铝、煤制氮肥、钢铁等影响大气环境的重点行业开展污染减排,降低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具体实施过程中,部分企业未能按要求落实限产停产措施。
今年以来,生态环境部门与国网山西电力进行合作,将电力大数据运用在生态环境领域。10月22日,省生态环境厅与国网山西电力签署“生态环境+电力大数据”战略合作协议,开展重点工业企业污染防治用电监测。
11月9日,山西省生态环境厅与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联合开发环保智慧“电侦察”系统,利用电力大数据科学监测分析山西省重点工业企业的污染防治情况,助力秋冬防污染攻坚。
近期,随着冬季供暖开始和工业生产污染物排放量增加,山西省出现了轻度至中度污染天气。11月28日,山西省生态环境厅发布应对重污染天气调度令,对4000余家“工业源减排清单”上的企业执行橙色等级应急减排措施。与此同时,环保智慧“电侦察”系统开始发挥作用。这一系统包括生产活跃度监测、排污行为分析、违规生产预警三大版块,可精准分析工业企业生产活跃度,协助生态环境部门精准掌握工业企业生产排污状况。
基于被监测工业企业日用电量数据及24时用电负荷数据,该系统可构建电力产能比指标,反映工业企业生产用电状态、习惯,为区域污染源治理提供数据支撑。在该系统中,电力产能比大于等于90%,将被认定为无管控措施企业;电力产能比大于等于10%,小于90%的被认定为限产企业;电力产能比小于10%的,被认定为停产企业。
山西省生态环境厅大气环境处处长贺中伟说:“该系统以信息化手段实现对污染源的全过程监控,与政府联动将监控数据运用至环保监管执法、排污量预警等多个领域,大大提升了生态环境部门对工业企业排污的监管能力。”
“环保一张图”实现实时动态管理
近年来,大气污染防治精准化、智能化推进,为提升工业企业污染排放监管能力提供新的思路。同时,工业企业的环保意识不断提升,“不环保,不生产”已成为企业的共识。11月10日,晋城市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深入山西兴高集团三甲炼焦有限公司检查时发现,该公司通过对各项生产设施的智能化改造,打造“环保一张图”,实现环保数据的实时动态管理,有效推动企业实现节能减排。
山西兴高集团三甲炼焦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无烟煤大比例配煤炼焦和余热发电的民营企业。该公司在环保排放和超低排放方面进行了技术改造和设施改造,实现了环保设施超低排放,焦炉采用负压操作,煤焦堆棚实现全覆盖,原先的铲车卸煤装车也改造为堆取料机自动卸煤及皮带自动装车。同时,在落料点位安装了全自动干雾抑尘装置,从而解决了铲车二次扬尘和尾气排放。特别是在监测方面,该公司在煤焦场内自主安装了TSP监测装置,在车辆出口安装了车轮自动清洗、烘干装置及门禁视频监控装置,厂区道路也全部进行了硬化和绿化。公司在生产区安装了1台空气质量监测站,同时还有环保专员配备手持式环境仪,随时随地检测空气质量指标。
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投资建设的大数据中心于今年正式投入使用,通过“环保一张图”,实现环保数据的实时动态管理,实现了源头管控、科学管理,促进工艺链后端的减排。该公司总经理助理马建军说:“智能化升级改造后,从原材料进场、装煤、推焦到产品出厂等环节都实现数据的动态感知,也可对环保数据进行实时智能化动态管理。”
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才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下一步,我省将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协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