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对海螺集团来说,是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是转型升级的决胜阶段。公司围绕“一强三冠”规划目标,组织各部室、各产业板块,深入开展战略研究和系统谋划,结合国家“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深入分析研判“十三五”时期国内外经济走势、国家未来的产业导向以及行业发展趋势,从资源、区位、管理、市场等方面认真谋划梳理和储备了一批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并充分开展项目可行性分析评估。经过多番调研研究,最终明确了集团“十三五”期间的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和保障措施,形成了集团公司“十三五”规划稿,并顺利通过了省国资委组织的专家评审。
从“以水泥为主、化学建材为辅,谨慎发展与主业相关产业”到“立足安徽、巩固华东、拓展华南”,从“挺进西部”到“国际化发展”,一路走来,海螺始终顺应时代,抓住了契机,才得以保持领先。而这种战略自信,也必将引领海螺朝着“一强三冠”目标大步迈进,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的发展。
创新驱动,这一年,我们动力充沛!
苟日新,日日新!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创新早已融入海螺人的血液里。2016年,海螺基于战略和时代发展的需求,再次吹响了创新的号角声,向信息化和智能化发起了战略攻势。
2016年9月23日,是令所有海螺人振奋的日子。这一天,在芜湖召开了海螺集团2016年创新工作会议。这是海螺集团成立以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一次科技盛会,会议不仅研究规划了集团公司未来技术创新工作发展方向,讨论部署下一阶段技术创新工作重点,更开创性地明确了对技术创新人员的激励机制,一时间“创新”成为海螺人的热议词,成为技术人员的指路灯。
集团公司联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共同承担了国家级研究课题《水泥生产智能化控制关键技术与应用》,旨在贯彻实现智能制造新业态和新模式,提升水泥制造的智能化水平,推动行业绿色、环保、智能化发展。
为服务水泥主业,集团公司成立了水泥及混凝土实验室,海螺信息工程公司、海螺设计院等单位联合职能部室,在海螺水泥下属子公司试点并推广了设备智能在线管理系统、供销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海螺安全生产预警系统,全面打造智能工厂。江华海螺等子公司从小处着手,建设人脸识别及视频监控系统、安装蓝牙及门禁系统、引入信息自动化操作系统、借助微信等公共平台推进无纸化办公等。
公司顺应制造业、现代服务业融合,以及“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探索建设网络电商平台,实施海螺水泥、型材等产品线上营销,并在大中城市广泛建设型材产品综合体验馆,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运用互联网改造业务流程,促进经营模式创新。
2016年8月5日,海螺绿色建材生活体验馆盛大开业。新版内网协同办公系统正在推广,海螺集团官网及手机APP上线…… 在海螺,创新人人皆可为,事事能为之。
进军海外,这一年,我们硕果满仓!
2016年,在印尼,南加海螺二期3200t/d熟料生产线按期点火投产,西巴项目一期3200t/d熟料生产线正式点火投产,孔雀港项目年产440万吨水泥粉磨系统首台水泥磨机顺利投产,首批水泥顺利发运出厂,北苏海螺5000t/d熟料生产线项目进入设备安装阶段;
在老挝,琅勃拉邦海螺厂前区正式开工建设;
在柬埔寨,马德望海螺5000t/d水泥熟料生产线项目正式进入设备安装阶段;
在缅甸,缅甸海螺5000t/d生产线开业;
在俄罗斯,海螺集团与乌里扬诺夫斯克州的《关于在乌里扬诺夫斯克州投资水泥项目的投资协议》正式签署,伏尔加海螺注册成立。
从2011年扬帆出海拉开国际化发展的大幕,五年来,数以千计的海螺人满怀豪情,远赴海外,从零开始,艰苦创业,默默奋斗。五年拼搏,五年蓄力,“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2016年,海外项目如鲜花怒放,开工投产数呈现井喷式增长。海螺型材也积极借船出海,组织对印尼、印度、中亚、蒙古、老挝、越南等区域市场走访调研,在中亚等地寻找海外发展机遇,积极尝试OEM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