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我们组织了投资品行业专家及上市公司研讨会,会议邀请了数字水泥网总裁刘作毅先生先生就水泥行业的特点、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进行了解读。纪要如下:
????一、水泥长期供需情况?“十五”以来,国家经济发展迅速,有力地拉动了水泥工业的发展,吸引了国际、国内的投资者,在此期间有两次高潮,2003年和2008年,分别达到101%和60%,2008年水泥投资达到1,050亿元,创历史新高。十五以来,国内经济高速发展拉动了水泥工业,使水泥工业的利润较前有所提高,但也有投资过热现象,2003年水泥工业被国家列为投资过热,2004年进行调控,2005年水泥毛利率为几年最低点,投资过热造成市场供需不平衡,是水泥工业效益走低的根本原因。但由于国内市场在十五期间处于上升期,企业都有发展壮大的冲动。?进入21世纪,市场需求旺盛,迎来了利润的第一个高点;进入21世纪,市场需求旺盛,迎来了利润的第一个高点;利润走高,引发了水泥投资高峰,2003年水泥投资增速大幅攀升,同比增长101%;大规模投资改变了市场供需关系,2004年新增产能开始超过市场新增的消费量;2005年两者差额的迅速达到最大值;?2005、2006两年水泥的投资额和增速持续下降,因此新增消费量和产能矛盾也趋于缓和,水泥的销售利润率从06年回升;2008年将超出1,000亿元,新增消费量和产能的差额再度拔高;行业的销售利润率出现调头。
????二、水泥市场发展进程
????2004-2005年:竞争行业,国退民进;
????2006年:外资大举进入;
????2008年:金融风暴,国内大企业加快跑马圈地,区域市场推进。
????三、海螺水泥发展战略及市场情况
????2003-2004年华东地区经济高速发展,水泥工业的销售利润率同步增加,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海螺把握经济发展周期的规律,在2001年开始大规模建线,领先经济发展。
????在2003-?2004年的获取了高额收益,由于建设投产超前,形成了一定的规模2004年市场出现下滑后,海螺放缓了大规模扩张;同在该市场区域的其他新建生产线较海螺明显滞后。可以看出海螺在把握市场周期非常到位,掌握的信息和市场对称。
????长三角市场是国内最发达地区,房价最高地区,也是水泥价格最低地区;海螺拥有资源、市场、物流、企业内部管理优势,确立了在该地区的龙头地位。
????海螺水泥华东地区主要对手:中国建材南方公司借助资本市场资金,在区域市场下滑背景下,果断进入进行大规模市场整合。
????长三角地区是成熟市场,产能过剩是市场面临的主要问题,中国建材南方公司的进入,改变了众多诸侯对峙的局面(200万吨以上规模的企业有20多家),增加了产业集中度,有助于企业间对话基础。在浙江形成三方分割形式。
????挤压过剩产能出局是解决市场供需关系的主要出路,海螺在做透华东市场之后挥戈南下,开拓华南市场,海螺进入时正值固定资产投资拉高;同时销售利润率也在高位;由于海螺具有规模、成本优势,在华南市场再获取丰厚利润;海螺在华东和华南两个市场运做,规避了区域出现的市场周期风险;即使2005年以后,华东水泥市场低迷,但海螺抓住国际水泥市场需求旺盛的时机,扩大出口,从国际市场再获利润。
????总之,海螺审时度势,抓住市场的机遇,从不同市场上都获取了丰厚的回报。
????四、陕西水泥市场情况
????进入“十一五”,陕西省经济开始启动,2006年以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连续3年超过30%,远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2008年的同比增速34.90%。2009年随着国家扩大投资政策资金逐步到位,陕西省“项目带动”战略的积极推进,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呈高速运行的态势。今年1~5月陕西省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77.2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3.50%,高出全国近21个百分点,增速列居全国第4。
????受经济强劲增长拉动,陕西水泥工业高速发展,近3年产量平均增速22.36%,高出全国12个百分点以上。2007年陕西省水泥产量突破3,000万吨,2008年达到3,600万吨,今年1~5月水泥产量已达1,552.07万吨,同比增长25.43%。
????当前,陕西市场最引起大家关注的话题当是海螺的进入。生产大规模、低成本、高运转是海螺的核心竞争力,这在业内对海螺形成的共识。但一旦和自己的市场重叠,很多企业表现的则是另一种声音,海螺的市场竞争力使同处一?地的企业都感到非常棘手,难以对付。
????海螺深谙市场之道,在华东、华南市场启动前期,最先进入,采取基地式建设,抓住了市场启动的最大利润。但海螺转战在西北、西南市场时,是在启动中期时才进入,初来乍到,将要面对的主要竞争对手相较以往进入新市场所遇到的都要强大。而有关各方认为海螺当年进入新市场的惯用的拓展模式可能不会复制到陕西。
????海螺董事长郭文叁在6月份的海螺论坛期间和数字水泥网记者的交谈中表示:海螺在新进入市场进行布点非常慎重,前期都要进行周密分析,海螺的战略布局也要考虑避免和所在地企业发生正面冲突,但进入后会有更强的发展优势。此番进入西北市场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了前期近两年的市场考察。
????海螺在陕西的宝鸡千阳和咸阳礼泉建线(千阳海螺5000?t/d生产线在6月18日开工),在与陕西临近的甘肃平凉、四川达州和广元也有布点,三省之间形成一个“大三角”区域市场:甘肃平凉和陕西千阳两点相呼应,切断了两省的通路;而陕西境内的千阳和礼泉两点的“双保险”加强了对宝鸡市场的控制,礼泉还可辐射西安并上行陕北;同样,在四川达州和广元也有此意,可以辐射陕西并下行四川市场。
????这五个点都是地处二级城市,虽不位于省会城市,但都与省会城市保持一定的距离并对其产生辐射;分布式的布局在必要的时候又能够实施跨区域的联动,形成对内合围对外拦截的格局,以达到“攘外安内”的效果。
????五、我国水泥行业发展趋势
????我国经济处于高速发展时期,拉动了水泥的需求;新型干法水泥工艺逐步取代落后水泥生产工艺;大企业集团快速发展,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经济的发展由东向西走向,水泥价格呈现西高东低;随着经济增长热点地区的转移,产能过剩的现象开始出现并加剧;既要把握经济增长的机遇,又要预测经济下行的周期。
????总之,水泥新增供给问题需要企业充分关注,?政府有招商引资做业绩冲动,企业有投资抓机遇冲动,两个冲动一旦碰撞,就形成一股巨大动能,市场上行,皆大欢喜,市场下行,可能跌入产能过剩的深渊,企业难以自拔。
????一、水泥长期供需情况?“十五”以来,国家经济发展迅速,有力地拉动了水泥工业的发展,吸引了国际、国内的投资者,在此期间有两次高潮,2003年和2008年,分别达到101%和60%,2008年水泥投资达到1,050亿元,创历史新高。十五以来,国内经济高速发展拉动了水泥工业,使水泥工业的利润较前有所提高,但也有投资过热现象,2003年水泥工业被国家列为投资过热,2004年进行调控,2005年水泥毛利率为几年最低点,投资过热造成市场供需不平衡,是水泥工业效益走低的根本原因。但由于国内市场在十五期间处于上升期,企业都有发展壮大的冲动。?进入21世纪,市场需求旺盛,迎来了利润的第一个高点;进入21世纪,市场需求旺盛,迎来了利润的第一个高点;利润走高,引发了水泥投资高峰,2003年水泥投资增速大幅攀升,同比增长101%;大规模投资改变了市场供需关系,2004年新增产能开始超过市场新增的消费量;2005年两者差额的迅速达到最大值;?2005、2006两年水泥的投资额和增速持续下降,因此新增消费量和产能矛盾也趋于缓和,水泥的销售利润率从06年回升;2008年将超出1,000亿元,新增消费量和产能的差额再度拔高;行业的销售利润率出现调头。
????二、水泥市场发展进程
????2004-2005年:竞争行业,国退民进;
????2006年:外资大举进入;
????2008年:金融风暴,国内大企业加快跑马圈地,区域市场推进。
????三、海螺水泥发展战略及市场情况
????2003-2004年华东地区经济高速发展,水泥工业的销售利润率同步增加,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海螺把握经济发展周期的规律,在2001年开始大规模建线,领先经济发展。
????在2003-?2004年的获取了高额收益,由于建设投产超前,形成了一定的规模2004年市场出现下滑后,海螺放缓了大规模扩张;同在该市场区域的其他新建生产线较海螺明显滞后。可以看出海螺在把握市场周期非常到位,掌握的信息和市场对称。
????长三角市场是国内最发达地区,房价最高地区,也是水泥价格最低地区;海螺拥有资源、市场、物流、企业内部管理优势,确立了在该地区的龙头地位。
????海螺水泥华东地区主要对手:中国建材南方公司借助资本市场资金,在区域市场下滑背景下,果断进入进行大规模市场整合。
????长三角地区是成熟市场,产能过剩是市场面临的主要问题,中国建材南方公司的进入,改变了众多诸侯对峙的局面(200万吨以上规模的企业有20多家),增加了产业集中度,有助于企业间对话基础。在浙江形成三方分割形式。
????挤压过剩产能出局是解决市场供需关系的主要出路,海螺在做透华东市场之后挥戈南下,开拓华南市场,海螺进入时正值固定资产投资拉高;同时销售利润率也在高位;由于海螺具有规模、成本优势,在华南市场再获取丰厚利润;海螺在华东和华南两个市场运做,规避了区域出现的市场周期风险;即使2005年以后,华东水泥市场低迷,但海螺抓住国际水泥市场需求旺盛的时机,扩大出口,从国际市场再获利润。
????总之,海螺审时度势,抓住市场的机遇,从不同市场上都获取了丰厚的回报。
????四、陕西水泥市场情况
????进入“十一五”,陕西省经济开始启动,2006年以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连续3年超过30%,远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2008年的同比增速34.90%。2009年随着国家扩大投资政策资金逐步到位,陕西省“项目带动”战略的积极推进,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呈高速运行的态势。今年1~5月陕西省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77.2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3.50%,高出全国近21个百分点,增速列居全国第4。
????受经济强劲增长拉动,陕西水泥工业高速发展,近3年产量平均增速22.36%,高出全国12个百分点以上。2007年陕西省水泥产量突破3,000万吨,2008年达到3,600万吨,今年1~5月水泥产量已达1,552.07万吨,同比增长25.43%。
????当前,陕西市场最引起大家关注的话题当是海螺的进入。生产大规模、低成本、高运转是海螺的核心竞争力,这在业内对海螺形成的共识。但一旦和自己的市场重叠,很多企业表现的则是另一种声音,海螺的市场竞争力使同处一?地的企业都感到非常棘手,难以对付。
????海螺深谙市场之道,在华东、华南市场启动前期,最先进入,采取基地式建设,抓住了市场启动的最大利润。但海螺转战在西北、西南市场时,是在启动中期时才进入,初来乍到,将要面对的主要竞争对手相较以往进入新市场所遇到的都要强大。而有关各方认为海螺当年进入新市场的惯用的拓展模式可能不会复制到陕西。
????海螺董事长郭文叁在6月份的海螺论坛期间和数字水泥网记者的交谈中表示:海螺在新进入市场进行布点非常慎重,前期都要进行周密分析,海螺的战略布局也要考虑避免和所在地企业发生正面冲突,但进入后会有更强的发展优势。此番进入西北市场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了前期近两年的市场考察。
????海螺在陕西的宝鸡千阳和咸阳礼泉建线(千阳海螺5000?t/d生产线在6月18日开工),在与陕西临近的甘肃平凉、四川达州和广元也有布点,三省之间形成一个“大三角”区域市场:甘肃平凉和陕西千阳两点相呼应,切断了两省的通路;而陕西境内的千阳和礼泉两点的“双保险”加强了对宝鸡市场的控制,礼泉还可辐射西安并上行陕北;同样,在四川达州和广元也有此意,可以辐射陕西并下行四川市场。
????这五个点都是地处二级城市,虽不位于省会城市,但都与省会城市保持一定的距离并对其产生辐射;分布式的布局在必要的时候又能够实施跨区域的联动,形成对内合围对外拦截的格局,以达到“攘外安内”的效果。
????五、我国水泥行业发展趋势
????我国经济处于高速发展时期,拉动了水泥的需求;新型干法水泥工艺逐步取代落后水泥生产工艺;大企业集团快速发展,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经济的发展由东向西走向,水泥价格呈现西高东低;随着经济增长热点地区的转移,产能过剩的现象开始出现并加剧;既要把握经济增长的机遇,又要预测经济下行的周期。
????总之,水泥新增供给问题需要企业充分关注,?政府有招商引资做业绩冲动,企业有投资抓机遇冲动,两个冲动一旦碰撞,就形成一股巨大动能,市场上行,皆大欢喜,市场下行,可能跌入产能过剩的深渊,企业难以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