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宏观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与基建行业密切相关的水泥类上市公司成为今年前三季度亏损的重灾区。
10月15日,天山股份公告称,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94551.22万元,同比减少22.70%;实现净利润-32359.75万元,同比大幅减少205.34%。另外,公司预计2015年全年净利润预计亏损将高达58000万元,同比下降75.36%至327.63%。
“没办法,经济环境不好。公司今年业绩出现亏损主要是受量、价双重因素(特别是价格下降)的打击。一方面,国内基建项目减少,公司水泥对外销售出现下降;另一方面,水泥价格也直线滑落,根本卖不到价。” 10月15日,天山股份证券部一位工作人员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言。
除了天山股份以外,冀东水泥、四川双马,分别预计前三季度亏损5.9亿元-6.3亿元、8000万元至9000万元,同比由盈转亏。
盼“一带一路”落地
上述天山股份证券部工作人员进一步表示,仅今年三季度以来,公司水泥在华东地区的销售价格已大幅下跌至200元/吨左右,较去年同期相比,大幅下跌了60-70元/吨,跌幅高达23.08%-25.93%。虽然三季度新疆地区的水泥价格降幅相对较小,但也回落到了230-240元/吨,较去年三季度也下降了20元/吨。
“目前,公司内部能做的都做了,真正有起色要等到行业恢复景气才会反转。至于明年,针对一带一路政策带来的影响,公司正进行相关调研。相关政策是出台了不少,但公司希望国家有关一带一路的政策扶持项目能够尽快落地。”上述天山股份证券部工作人员称。
海通证券分析师邱友锋认为,今年下半年,在基建托底经济预期下,区域水泥需求有望环比改善;但区域产能过剩严重、熟料产能利用率不足50%,景气拐点的来临尚待强力的需求催化,如“丝绸之路经济带”驱动区域基建规划落实等。
尽管如此,天山股份三季报最新披露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中央汇金公司及两个证金公司专户均有上榜。其中,中央汇金期末持股达2320.52万股,占比2.64%,仅次于公司控股股东中材股份之后,位列第二大流通股东。此外,嘉实基金和工银瑞信[微博]基金两个证金专户分别持股558.17万股和547.27万股,分别位居第三大和第四大流通股东席位。
值得一提的是,天山股份实际控制人中材集团承诺解决水泥同业竞争问题的最后期限也于2015年9月7日过期。此前,为解决集团内水泥同业竞争问题,集团原拟用5年的时间,逐步实现对水泥业务的梳理,并将水泥业务整合为一个发展平台,并承诺天山股份与祁连山、宁夏建材、中材水泥等四家公司“合4为1”。
2015年9月22日,中材集团拟将水泥板块整合承诺延期一年的议案又遭到了部分上市公司股东的反对,该事项审议未能通过。
“目前,公司控股股东正在和监管部门进行沟通。主要是旗下三家A股上市公司处于不同地域,整合涉及与上市公司所在地人民政府的沟通,取得当地政府对方案的认可和支持。目前,还需在此前与各地政府沟通的基础上,平衡地方利益和公众股东的利益。”上述天山股份证券部工作人员表示,“再加上公司控股股东是央企,集团水泥业务整合也要依据央企改革进程及需要,进行全盘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