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技术创新,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1996年集团公司成立以来,海螺(295.04元/吨,-0.14%)通过收购兼并、新建工厂等方式,迈开了向外扩张的步伐,海螺的环保理念也随着子公司的不断增加,在全国各地落地生根。
1、因地制宜,海螺工厂与当地环境协调发展
海螺新建工厂,特别注重总图的设计和优化,充分考虑并利用地形地貌等特点,实现工艺与物流、工厂与环境的和谐统一。按照这一理念,成功规划了铜陵、荻港、池州、芜湖、枞阳、英德等特大型熟料基地,不仅环境优美、工艺流畅、功能布局合理,而且节省了投资、降低了运行成本,堪称建厂经典之作。
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的池州海螺,就是这种设计理念的代表作。池州海螺紧邻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升金湖,拥有国家一、二类保护鸟类20多种,是亚洲最重要的湿地和国际上最重要的候鸟越冬地之一,建厂环保难度可想而知。为避免对珍禽栖息地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池州海螺特别注意企业与周边生态环境的融合,不断调整和优化设计方案,保留了原有的数十公顷林地,使整个工厂布局完全与自然融为一体;运输皮带长廊放弃了海螺标志性的“红顶”,为候鸟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生产线实行全封闭运行,蜿蜒数公里的绿色密封输送管道依山就势,融入青山绿水之间;在生产线的粉尘排放点安装除尘器20台,采取安装消声器和特殊材料隔声、吸声的方法,对厂区所有风机、烟囱进行降噪处理,将粉尘排放和噪音降至最低,最大限度地减少对鸟类栖息的影响;池州海螺还将毗邻保护区的一座矿山列为禁采区,保持山体附近自然风貌,将原靠近保护区的石灰石破碎站东移800米,减轻矿山爆破对保护区的影响。
据统计,池州海螺七条生产线环保投入占总投资的11.58%,远远高于一般水泥熟料生产线,各项环保指标均达到或优于国家标准,通过了国家环保总局和省环保厅组织的环保验收。如今的池州海螺,青山碧水环绕、绿树掩映、飞鸟成群,富有海螺特色的建筑物点缀其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宛如一幅优美的风景画。2005年7月3日,池州海螺以其良好的经济效益和优美的环境走进了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江苏八菱海螺地理位置特殊,东侧为某空军航空大学,西侧、南侧为居民区,设计之初海螺就加大了环保专项治理资金的投入,环保设施和生态建设投资占了总投资的百分之十。2007年8月份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进行环保竣工验收期间,在满负荷生产条件下,厂界噪声监测点昼、夜噪声等级均达到了《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II级标准,噪声治理效果显着。
池州海螺、八菱海螺只是海螺众多子公司中的一员,随着一个个海螺工厂崛起,海螺的环保理念也在全国落地开花,呈现出一个个环境优美、和谐统一的现代化水泥工厂,改变着世人对水泥厂的偏见。广西兴安海螺先后获得了“桂林市优秀技改项目”、“广西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示范工程”称号;广东英德海螺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组织绿化环卫人员在沿北江区域和厂区外围空地上开展植树造林,共植桉树20余万棵,总面积达1千余亩。随着这些树木的成林,对改变园区气候环境,吸纳粉尘、噪音、污染等都发挥着不可估量的环保作用;枞阳海螺建厂初期就对公司实施了绿化规划,绿化与厂区建设同步进行,种植各类树木50000余棵,花卉30000余棵,绿化面积达31000多平方米,占公司可绿化面积98%以上;甘肃平凉海螺利用矿山230米高差势能,石灰石输送皮带运行中自行发电,每天自行发电达1.2万kWh,每月节约用电36万kWh……
2、系统升级,引领中国水泥环保节能装备进步
上世纪,我国的水泥厂大部分是湿法回转窑和立窑,能源消耗大,污染严重,我国已将其列为限制淘汰窑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实现了水泥生产过程自动化和高效、优质、低耗、环保。宁国水泥厂第一条4000t/d生产线是中国最早引进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
海螺集团系统总结了宁国水泥厂第一条生产线建设与运行的实践经验,打破行业限制,自主成套设备,自主开发控制软件,联合设计院所、设备厂家开发大型装备,大胆采用原料立磨、第三代篦冷机、新型高效电收尘和码头装卸设备等15项国产化新技术、新装备,使新型干法水泥的吨投资从1000元左右下降到300元左右,建设周期从32个月缩短到12个月,设备国产化率达到90%以上,引领并推动了中国新型干法水泥工业的跨越式发展。
海螺在新建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同时,通过兼并重组果断关停高能耗、高污染的立窑12台、湿法窑14台、半干法窑3台,加速了水泥产业结构调整。
位于南京的中国水泥厂建设于1921年9月,是我国最早的属于民族工业的水泥厂。2002年海螺以承债方式整体并购中国水泥厂,当时中国厂有4台古董湿法旋窑以及1条2000t/d生产线。海螺并购后,关停了所有落后、高污染的湿法旋窑生产线,投资建设了2条5000t/d新型干法线,环保节能水平达到区域先进水平。老员工都感慨,过去是上不见天,下不见地,厂区内粉尘弥漫,周围居民也整日禁闭窗户,需要晾晒衣被时只能耐心地等待工厂停窑检修期宝贵的几天时间,黑色或是灰色服装成为企业职工穿衣戴帽的流行色。如今,作为当地几大怪之一的“龙潭的灰漫天盖”已经成为历史,两条雄伟的5000t/d生产线横卧在山脚下,与两面的环山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现代山水画。
海螺一直没有停止技术创新的步伐,2004年在枞阳、铜陵等地建成4条10000t/d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2011年12月建成代表世界水泥最高技术水平的12000t/d熟料生产线。
芜湖海螺,主厂区三面环山,碧水蓝天,距芜湖市区约30公里,濒临长江,是海螺下属四大超千万吨级生产基地之一。其拥有的2条12000t/d生产线拥有世界最为先进的节能环保装备和技术,在生产线建设伊始就制订了优于国家标准的内控指标,严格按照国家新的环保标准进行设计,所有原料堆场全部加彩钢瓦顶盖,窑头、窑尾设电除尘器,其余各扬尘点和物料转运点、下料点等设袋除尘器,保证粉尘排放达标;烧成系统采用脱氮技术,降低了氮氧化物排放量;对所有风机等高噪音的设备、车间均加消音器和隔音处理,保证噪音排放优于国标。12000t/d生产线建成投产后,实时监测显示,窑头粉尘排放浓度为10mg/m3,二氧化硫6.810mg/m3,氮氧化物400ppm/m3,均远低于国家标准,达到世界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