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山东能源淄矿集团东华水泥公司通过委托加工的方式成功入驻青岛声望水泥公司,将企业规模扩张的触角延伸到了胶东半岛,使水泥产能每年新增100万吨。
“建设一座年产100万吨的粉磨站需要投资上亿元,最快一年后才能见效,而通过轻资产运营实现了入驻即生产,生产就见效。”东华水泥公司党委书记裴光旭介绍,国家停止对水泥生产线的审批和水泥行业的产能过剩为该公司实施轻资产运营提供了良好的机遇。自2012年4月 “试水”轻资产至今,搭乘轻资产这艘“快船”,东华水泥公司水泥产能由2012年的1个粉磨站年产水泥80万吨,发展到了现在的5个粉磨站年产水泥400 万吨,水泥产能翻了5倍。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东华水泥公司已初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轻资产运营模式,通过向委托加工企业输出品牌、生产技术和市场营销管理等核心要素,委托加工企业管理水平实现大幅提升。3月份,东华水泥公司委托加工单位鲁晟建材单月产量超过10万吨,相当于东华水泥公司托管前半年的产量总和,创出了建厂以来的最好水平。正是成功运用轻资产运营,让原本自身毫无产能优势的东华水泥公司在与山水、宝山、崇正等淄博当地水泥强企竞争时毫不逊色,化解了对手的产能优势,实现了低成本快速扩张,大大增强了市场话语权。
在水泥这个产业链条的终端成功引入轻资产运营模式后,东华水泥公司又努力放大自身优势,将轻资产的“触角”积极向上游产业延伸。矿粉是生产水泥的主要辅材,每到生产旺季往往供不应求。东华水泥公司提前布局,多方寻求合作伙伴,在3月中旬与滨州市广伟建材科技公司成功 “牵手”,每年由该公司为东华水泥公司供应矿粉40万吨。“这一供应量,占到了我们全年消耗量的60%,在确保矿粉保质保量供应的同时,每吨还可降低采购成本15元,年可节约600余万元。”东华水泥公司总经理王勇介绍,下一步,他们将加快省内东部地区的轻资产运营步伐,并逐步跨出省门向省外迈进。
内外兼修,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潜力。今年一上手,东华水泥公司借助内部市场化的推行,将影响成本的煤、电、水、气及维修费用等生产要素全面推向市场,建立了8000多个核算单价与全员工资挂钩考核,坚持每天一结算、每月一核算,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内部市场交易体系。
为增强职工的市场意识,他们大力开展形势任务教育,引导职工认清严峻形势,算成本账、效益账、收入账,自觉践行 “人人都是经营者,岗位都是利润源”的理念,调动职工节支降本的积极性。同时,他们以“破纪录、创水平”竞赛为抓手,动员车间、班组及岗位与先进对标,最大限度降低成本。在对标竞赛活动中,生产部发电车间通过优化运行模式,5月份生产自用电率同比下降0.39个百分点,日节电近千度。
科技创新是降低生产成本的又一法宝。今年以来,他们通过开展征集“金点子”、好思路和创新项目揭榜活动,征集“金点子”100余个、好思路57条,40个创新项目被职工揭榜认领。发电车间张振亮提出的“利用中水回用系统降低水耗”的“金点子”实施后,每月可节水 200余吨;熟料原料车间孙槟对“延长溜槽寿命”创新项目揭榜认领后,通过技术攻关,每年可节约溜槽维护成本12万元。
一系列“组合拳”打下来,成本控制效果逐渐显现:今年以来,东华水泥公司熟料、水泥成本每吨同比降低8.6元、 3.7元。低成本的有效支撑,增强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拉动了生产的满负荷运行。上半年,东华水泥公司在春节停产检修一个半月的情况下,累计生产熟料 156.3万吨,水泥122.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5.76亿元、利润0.3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19%和73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