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材集团在去年超过2500亿的总收入中,有一半收入来自卖产品,另外的一半收入分别来自技术服务、装备服务和物流。从中可以看到,制造业向制造服务业转型蕴藏的巨大机遇。
身为行业领军企业的中国建材集团,在转型制造服务业的道路上,敢为人先,为行业树立了榜样,让人连连称赞。本文将解读中国建材集团如何向现代制造服务业的创新之路。
转危为机率先树立服务意识
“改革从来都是倒逼的。”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曾说,“虽然改革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改革就是要解决问题,就是要有一往无前的精神。”
在发展初期,中国建材集团和大多企业一样,面临着行业特征明显、行业地位不突出、资源整合能力不强、缺乏规模优势等与国家级产业集团地位不相称的严峻形势,曾经一度陷入发展危机。为了解决自身发展遇到的问题,中国建材集团果断地迈入了市场,并进行了一系列脱胎换骨的重大变革。
“2003年4月初,也就是在SARS的前两天,中国建材集团正式挂牌。”宋志平对这一时刻记得很清楚,因为这一举动意味着中国建材集团在战略上将开启重大调整。
干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明晰了“大建材”发展战略,实现了三大业务的转变,即从发展单一的新型建材,向发展水泥、玻璃等多种业务的综合性建材公司转变;从以建材产品制造为单一主业向以建材及装备制造、科研设计与工程承包、建材贸易与物流等三大支柱产业转变。
这样的战略转变为中国建材集团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为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提供了发展机遇和空间,未来的迅速发展都是建立在这一场思考和战略转变之下。
当谈到为什么要发展制造服务业,宋志平回答到:“过去我们强调制造比较多,总认为自己是制造企业就该只搞制造,人为地将制造和服务割裂开来。而现在,我们不但开始重视服务,而且是要通过一个企业就把制造和服务打通。当一个制造企业也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完备的服务时,这个企业也就因此而升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