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材集团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直接管理的中央企业,集团未来10年的远景规划是,2020年建成技术水平国内领先、国际先进,产业规模国内最大、在国际上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产品及服务市场稳居国内第一,在国际市场上占有较大份额,具备很强的自我发展能力和对外扩张能力的跨国企业,成为世界知名的非金属材料供应商、水泥工程建设服务商和矿产资源开发商,力争进入世界500强企业行列。
该战略的切实落地执行需要进一步的战略解码和执行监控,这就需要对企业全面真实的运营数据和市场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为企业多方面决策提供依据和方法。
运营管理的现状
信息传递链条长。目前集团所属企业涉及6个层级、约500多家,并且集团规模仍在不断扩大,如果依靠传统的传递方式(excel文档),不仅信息数据的收集、处理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而且信息的及时性、真实性都会受到影响,无法摆脱人为因素的干预。
信息汇总分析难以深入。面对海量的数据信息,带着不同目的面对数据的使用者往往感觉“海量数据扑面而来,而有用知识却难觅踪迹”。尤其对公司决策层而言,最需要“能一目了然地展现关键问题,并提供一定问题分析结论和建议”的决策支持信息。
集团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各单位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信息共享困难,易形成信息孤岛,需要一个覆盖全集团的信息化系统作为平台来支撑。
实现目标及挑战
本项目以集团总部及其下属企业为研究对象,在认真研究工程板块、水泥板块、新材料板块、地勘板块和综合板块等企业业务的基础上,结合集团自身特点,率先提出在动态环境下构建集信息采集、加工、分析、报警/预警、实时监控、决策支持等统一的智能分析和决策支持平台,满足集团对产业控股公司战略管控需求和运营管理需要,实现集团生产运营数据信息的在线处理和深入分析,及时、全面地反映集团各级单位经营管理情况。
作为集团型企业,存在经营管理复杂度极高的特点,要实现上述目标,项目的建设必然存在很多挑战,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系统需要覆盖包括投资、财务、资金、人力、经营、生产等各个管理领域,并能做到各管理领域相互贯通、相互支撑;信息的采集从下到上,从最底层企业开始,层层上传,构建成集团统一的数据仓库,管控的落实自上而下,把监督和管理的触角延伸到具体的实体企业;各业务板块管理模式各不相同,领导关注差异性大,必须实现差异性的分析和差异化的管理;股权结构复杂、合并范围变化频繁,必须保证系统的灵活性,满足未来的变化需要;新、旧会计准则的调整造成账务合并困难,必须在进行财务数据历史分析时解决账务合并问题;同时存在多种统计口径,系统必须同时满足不同统计分析目的的需要;下级企业信息化程度高低不一,只依靠传统的数据采集方式无法满足全面收集信息的需要;在实现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规整的同时,需要解决行业指标的统一存贮和差异化应用,在系统推广使用的过程中,需要恰当的技术手段和管理办法保证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设计方案
1.技术架构总体设计(见图1)
整个系统建设以“数据整合”+“数据仓库”+“商务智能平台”+“地图引擎”+“专题应用”+“个人门户”的模式进行搭建。
通过EXCEL导入、全表复制粘贴,传统录入3种方式实现全集团6级单位运营报表的基础数据采集,结合中材集团的业务特点,建立统一的数据仓库模型,用于存贮财务、生产等所有相关的数据;并对公司、各类指标、产品、材料等进行统一编码维护;同时分业务类型,汇总数据建立不同的数据集市,用于支持相应的专题分析和个人门户。整个系统对内有统一的编码维护管理,对外同时提供接口,可与其他系统进行对接。
2.应用和功能架构总体设计(见图2)
3.系统数据源及数据集成(见图3)
本次系统建设中,涉及运营管理部门的财务、生产等多个管理范围,其他业务系统均在规划或建设过程中,所以本系统目前所涉及到的数据均为人工手工填报,但系统灵活的数据集成扩展设计思路,可为日后业务系统正式上线后,提供直接由业务系统获取数据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