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15日-16日,中国建材联合会会长乔龙德来海螺集团,就贯彻落实国务院[2013]41号文,加大水泥工业节能减排力度,大力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推进水泥行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和持续健康发展等问题进行专题调研考察。中国建材联合会会长助理、中国建材杂志社社长秦春雨,中国建材联合会副秘书长、综合管理部主任周清浩,中国建材联合会国际合作部主任颜珂,秘书段星亮陪同调研。
15日下午,乔龙德会长在海螺国际会议中心528会议室召开座谈会,公司领导郭文叁、郭景彬、王建超、纪勤应、何承发、吴斌、丁锋、席河、李群峰、李乐意、周波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座谈。
会议由乔龙德会长主持。他说,海螺是我国水泥行业的领军企业,在产能规模、工艺装备、内部管理、经济技术指标等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其中,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等节能减排技术为世界首创。近年来,海螺集团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在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成功,符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同时在“走出去”方面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为推进行业技术进步、节能减排、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作出了突出贡献,促进了我国水泥工业结构优化和总体效益提升。去年,国务院发布了[2013]41号文,对促进水泥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提出了指导意见,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下一步应当如何贯彻落实国务院41号文件、实现水泥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是我们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这次来海螺,主要就是了解海螺的做法和经验,听取对行业下一步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王建超汇报了海螺水泥近期生产经营和海外发展情况。他说,近年来,我们积极响应国家“走出去”发展的号召,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海外发展步伐,转移国内过剩产能。目前,已在印尼迈出了海外投资的第一步,印尼南加水泥项目将于今年底投产;缅甸项目已完成了规划论证工作,正在积极推进;同时在周边其他国家寻找新的投资热点和投资机会。他还汇报了海外发展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建议建材联合会能够帮助水泥企业在政策、制度层面创造更好的环境,促进更多的水泥企业“走出去”发展。
纪勤应汇报了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项目实施情况及推广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他说,海螺垃圾处理技术世界首创,运行效果非常好,目前在铜陵和贵州分别建成了两条示范线,技术通过了中国建材联合会的认定,获得联合国蓝天奖提名。为贯彻落实国务院41号文,推动行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绿色转型,我们现已在10个省12个城市签订了投资协议。然而,新的环评标准GB30485-2013实施后,要求所有处理垃圾项目的水泥窑都要采用袋收尘,造成我们签约项目的搁置,严重制约了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项目的推广实施,阻碍了国发〔2013〕41号的全面贯彻落实。我们认为,国家标准细化到采用何种收尘设备的作法,是非常不妥的,应该以严控达标排放为目标,从目前海螺等国内大型水泥企业实际运行情况看,窑尾较多采用高效静电除尘器,运行效果良好,特别是宣城海螺对窑尾电收尘实施升压技术改造后,经环保部门检测,粉尘排放浓度仅为每标立方米9.5—12.6毫克,远低于国家30毫克的排放标准。另外,用炉排炉处理垃圾发电国家有政策补贴,而用水泥窑处理就没有补贴。在没有政府补贴、投资达几千万、成本回收要十几年的情况下,海螺依然积极投资。为此,我们建议:一是在新标准下如何寻求突破,请建材联合会给予支持,得到环保总局明确答复。二是关于政策问题,在同等条件下,希望水泥窑处理垃圾能获得相关政策支持。
乔龙德会长听完汇报,当场表态说:采用电收尘还是袋收尘,要看实际收尘效果,也和企业生产管理水平有关,这是技术路线问题,涉及到很多企业,是行业的一件大事。我们会积极向环保部提出我们的意见,并争取对标准进行纠正,海螺垃圾焚烧项目推广工作可以继续推进。
郭景彬认为水泥行业的结构调整、升级转型的方向应该是淘汰落后、推广先进、促进发展。海螺近年来开发的技术革新成果,如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垃圾技术,运行良好,获得多项殊荣,广受各界人士好评,是典型的循环经济项目,而且得到了国务院41号文的肯定和支持,但在具体推广中没有政策支持。另外,近期行业新出台的个别政策环保标准,脱离中国实际,制约了行业的发展。我们认为,出台的政策和标准,应该鼓励先进、淘汰落后,而不应该打压先进、?;ぢ浜?。希望建材联合会从维护行业整体利益角度出发,协调有关部门通过合理制定政策和标准,在新技术推广、淘汰落后产能、鼓励企业“走出去”等方面给予水泥企业更多的关心与支持,把国务院41号文件精神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