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一个行业遇见危机时,行业内大小企业都会抱团取暖、协同作战,控制产能,守住底价。然而,有时也会有“例外”发生。
海螺水泥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2012年下半年起,随着水泥价格的下跌,水泥企业利润急剧下滑,行业开始实行区域协同、限产保价。然而海螺水泥凭借较低的成本优势,反其道而行之,在资本市场购进同行业上市公司股票,战略布局收购兼并同行业公司,投资扩大产能。当年不论是产量还是销量,都是不减反增、逆市而上。
逆势扩张
2012年的行业困境,为海螺水泥提供了以较低成本进行扩张的机会。
首先是在资本市场购进同行业上市公司股票。海螺水泥认购上市公司青松建化定向增发比例达20.08%的股份,在公开市场斥资买进福建水泥、同力水泥的股票,持有巢东股份、冀东水泥各超过15%的股权。
其次是战略布局收购同行业公司。海螺水泥先后收购了四川南威公司、新疆哈密建材、广西凌云水等6家水泥企业。
另外就是新增或扩大自己的产能。海螺水泥新建了宿州海螺、遵义海螺、全椒海螺等9条熟料生产线及其配套的余热发电机组,开工建设了扬州海螺水泥、江华海螺水泥、龙陵海螺水泥等19台水泥磨。
这些行动的结果是,整个2012年,海螺水泥不论是产量还是销量,都是不减反增、逆市而上。据统计,2012年全年,海螺水泥共生产熟料1.54亿吨,同比增长13.81%;生产水泥1.49亿吨,同比增长17.17%。同时市场份额也在不断提升,东部区域销量同比增长17.82%,中部区域销量同比增长6.68%,南部区域销量同比增长9.56%,西部区域销量同比增长57.19%。在国际市场方面,东南亚和非洲等新兴市场出口销量同比增长43.87%。
不仅如此,海螺水泥在2013年工作计划中还提出:“2013年,水泥行业产能过剩、结构调整的大局不会改变,随着环保要求日趋严格,经济结构调整的持续和深入,缺乏竞争力的小水泥企业将面临较大压力,有利于大企业实施并购重组,加快行业整合,提高行业集中度。本集团将抓住水泥行业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加快新建及续建项目建设,同时加大中西部地区的项目并购力度。继续积极稳妥实施国际化战略,推进印尼南加水泥项目的建设,并寻求其他合适的海外项目载体。此外,本集团将探讨和实施上下游产业链的延伸,扩大骨料项目投资,适时进入商品混凝土市场。2013年,本集团资本性支出计划约82亿元(不含并购项目支出)。”
事实也确实如此。2013年,海螺水泥实现了利润93.8亿元,同比增长48.72%。并且实现了进一步扩张,不仅在国内新建收购众多项目,而且在印尼完成南加水泥项目的开工建设,并对越南、缅甸等项目进行调研。产销量继续大幅增长,在全国范围内的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成为行业当之无愧的龙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