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期天去伊犁河南岸的小河汊里钓鱼,不远处耸立着一座规模不小的水泥厂,同去的一位在工业部门工作的朋友介绍说,这是某县近年来招商引资的项目,年产30万吨。
??? 作为一名关注家乡经济发展的伊犁人,我对目前伊犁河谷水泥产能过剩的现状略知一二。这些年,河谷内外众多水泥生产企业一致看好伊犁广阔的水泥市场,外面的来投资建厂,本地的则不断扩大生产规模,你未唱罢我登台,把伊犁区域的建筑市场搞得红红火火,热气腾腾。这当然是好事,但也未必全是好事,尤其是从长远看。如今,果霍高速公路、清伊高速公路已正式通车,精伊霍铁路基本上已进入铺轨阶段,伊犁房地产市场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也不可能再像前些年那样“超常规”发展,水泥需求量锐减是大势所趋。在这种情形下,各水泥生产企业相继打起了价格战,最后结果自然是好景不再,难续辉煌。
??? 大中型企业很难做到“船小好调头”。一旦产品没有了市场,那价值昂贵的设备、生产线都将一文不值。同“千里不运粮”一样,我们生产的水泥基本上只能在本地销售,若拉到其它地区,必然是“豆腐盘成了肉价钱”,没有丝毫的利润和竞争力,这道理大家都懂。
??? 伊犁河谷水泥产能过剩的背后是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缺乏统筹规划,没有区域一盘棋的思想。用“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思维模式来搞经济建设,就不可能做到“可持续发展”,只能是昙花一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