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美国金融风暴迅速演变成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不断蔓延加剧,不可避免地冲击到国内实体经济发展。前三季度,我国GDP增速为9.9%,5年来首次低于10%。为防止经济受到更大冲击,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11月5日,中央果断确立了十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措施,预计新增投资4万亿元。
? 可以肯定,水泥工业、建筑业是“十项措施”的直接受益行业,必将迎来一个迎头向上、放量增长的新起点。但是,水泥工业又是高能耗和高污染的“重灾区”,是节能减排治理的重点行业,在总量增长与结构转型中寻求平衡,实现中央提出的“既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又有利于推动结构调整”,是水泥工业发展必须坚持的原则。
? 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历史选择
? 高能耗、高污染是传统水泥工业的典型特征,对资源环境的依存度大、依赖性强,我们又面临着生态环境脆弱、人均资源禀赋较差的基本国情。为此,国家确立发展散装水泥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就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并以此推动水泥工业由粗放向集约转型,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步伐,逐步建立新型现代化水泥工业体系,最终实现水泥工业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 发展散装水泥与资源节约。散装水泥最直接的表现是在水泥产品出厂方式上,摒弃复合袋(或纸袋)的包装,实现由库到车的机械化装卸。由于节约了包装用材,散装水泥“资源减量化”效果明显:按照目前包装水泥中复膜塑编袋和纸袋包装约为9:1的比例计算,每万吨散装水泥,可节约包装袋20万只,节约包装材料聚乙烯13.5吨,折合原油约40吨;节约包装纸6吨,折合优质木材33立方米。
? 发展散装水泥与环境保护。作为水泥工业一项“绿色”的生产方式,发展散装水泥同时也成为缓解经济增长对环境压力的一剂良方。首先,减少了因包装物形成的“白色污染”和优质林木的砍伐,生态环境得到了保护;其次,由于采取罐装密封作业,水泥在流通过程中的损耗可以忽略不计,从而减少等量水泥所排放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大气环境得到了净化;第三,散装水泥机械化程度较高密闭性好,生产使用过程中节省了码垛、堆放、拆包等人工操作环节,建筑工地乱堆乱放、粉尘排放、噪音污染得到有效遏止,是一种清洁的生产方式,作业环境得到了改善。
? 发展散装水泥与结构转型。发展散装水泥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施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水泥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在微观层面上,发展散装水泥与微观经济个体的经营目标具有高度一致性,主要表现在:每吨散装水泥可直接节约包装物耗费和人工费30元左右,减少水泥损耗4.5%;在外部环境不利、市场竞争加剧的今天,这迎合了水泥企业挖潜降耗、节能增效、提高营利能力的需要,是“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的理智之为,是水泥企业追逐“双赢”、自发进行产品结构调整的原动力。在宏观层面上,散装水泥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是一种集约型的生产方式,适应集中搅拌、规模施工的社会化大生产需要;高效能的物流周转使优先发展散装水泥的企业更容易强占先机,争取主动,同时也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使新技术、新工艺向散装水泥集结,加快结构调整成为企业抓住机遇的必然选择,顺应了水泥工业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行业集中度、加速产业优化升级步伐的宏观调控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