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人网】“762家水泥企业,1.07亿吨落后产能”。在这次工信部淘汰落后的黑名单上,水泥行业又一次成为焦点。近年来,水泥行业已经累计淘汰了数亿吨落后产能,新型干法工艺的势力日益强大。
??? 然而,时至今日,全国统计在册的水泥行业落后产能仍然有5亿吨之多。在资源消耗、能耗、排放等各项指标上占据绝对优势的新型干法水泥工艺,缘何近10年不能将落后产能赶出市场?对于水泥行业产业升级、结构调整的中心任务而言,全行业一刀切“对付”产能过剩的政策是否合理?各地边淘汰落后边抑制新型干法工艺的做法是否值得商榷?
??? 有专家指出,一定程度的过剩是市场经济的常态。对于水泥行业而言,结构调整才是重中之重。同时,抑制产能过剩不能抑制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更不应"一刀切"地限制所有新建项目,而应通过提高行业准入门槛、配套政策调控和局部限制等手段,科学地促进产业升级。
??? 水泥产能局部过剩怎么解决
市场对新型干法工艺的需求有较大空间,但应注意产能局部过剩问题。
无论是国家相关部门还是产业界内部,对淘汰落后的态度异常坚定。根据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38号文)规定,从2009年开始的3年内,水泥行业必须彻底淘汰落后产能。那么,从2012年开始,供给水泥市场需求的企业应该全部采取新型干法工艺。
而根据水泥协会高级顾问高长明的估算,市场对新型干法的需求具有较大的空间。行业统计显示,2000~2008年间,我国水泥消费量年均增长率为11.2%;2009年,增幅更是达到了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