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人网】??? 这段时间,浙江水泥公司的日子不好过。外人看上去有机会赚钱,水泥价格一月调高5次,手头却没货。更难过的是,江西、湖北、山东、江苏的同行大大违背水泥业“300公里物流圈”的销售规律,水陆并进来到浙江销货。浙江市场告急。
每吨水泥涨百元
七八月份一般是水泥的淡季,但今年这波价格涨势汹汹。浙江地区部分厂家一个月内上调价格5次以上。以海螺袋装水泥在浙江地区的价格为例,从7月28日的290元涨到8月25日的392元,涨幅高达35%。
业内人士近期多方调查,发现浙、苏、沪等地水泥有普涨趋势,浙江表现更为明显。他分析,淡季涨价的背后,是政府出台的限电令。
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通知》(国发 〔2010〕12号)和全国电力迎峰度夏电视电话会议的要求,结合今夏电力供需仍存在缺口的实际情况,浙江省决定在今年电力迎峰度夏期间对高耗能、高排放企业实施控制用电。
浙江海螺集团相关人士表示,由于今年是“十一五”的最后一年,各地政府为保证节能减排任务的完成,会采取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水泥行业为了确保淘汰落后产能550万吨的计划在今年第三季度万无一失地完成,政府采取强制限电手段,压制淘汰过剩产能。
?“现在的情况是限电减产涨价,水泥厂商并不高兴。”邵俊分析,这次的限电减产要求水泥企业的生产线和粉磨站都必须停产,力度很大,不少企业一停就是8天,相当于当月1/3的产量没有了。产量下去后,企业的实际成本反而相对上升。
四方水泥纷纷入侵
价格大涨后,浙江水泥企业真的高兴不起来。“成本上升是一个原因。此外,我们的水泥库存一般只有4~6天,6天之后手头基本没货,价格涨一倍也是无量空涨。”南方水泥副总裁郝宇明告诉记者。
今夏浙江用电特别紧张,上半年用电增长20.6%,此外由于上海世博会急需供电,浙江还承担部分上海地区供电任务——限电导致水泥产能降低的现象,在浙江尤为突出。
看到这个“价格高地,产能洼地”,江苏、湖北、山东、江西等用电相对宽裕的省份,火线运输水泥至浙江抢占市场。据业内人士估计,在8月15日~25日期间,山东省的水泥通过海运进入浙江,起码有10多万吨;而江西借助铁路、汽运等方式进入浙江的水泥,每天起码2000多吨。
“一般来说,水泥有个‘300公里物流圈’的定律,超过300公里以外运输成本过高,大家都不愿做跨地区买卖的傻事。”郝宇明告诉记者,“但这次浙江水泥价格高涨,让周边地区水泥企业在扣除运费成本之后,还有每吨几十元的利润,所以他们趁虚而入。”
浙江地区水泥企业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纷纷建议“去掉价格浮沫,保护市场份额。”在行业协会协调下,企业开始共同降价,从最高点的每吨近400元,降到目前的每吨340~360元。随着产能恢复和价格调整,外省水泥的输入量开始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