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市长王敏正挑战郎咸平,称西方经济学不合国情”——7月27日,边陲云南昭通市的一场论坛让原本远隔千山万水、职业身份并不相同的两人同时走上了前台。一时间类似报道见诸各种媒体。
如果说郎咸平大名鼎鼎,那么,昭通和昭通的这个“穷市长”王敏正的知名度则小得多。事实上,除了“穷市长”外,王敏正还有好几个类似的名头。2008年,作为一位经济学博士上任,被称为“博士市长”;去年,因亲自带队去重庆推销昭通苹果,被称为“苹果市长”;今年,因进行网络问政,被称为“网络市长”,而他“内心深处更希望做一个能有效改善老百姓生活福祉的‘民生市长’”。
他为什么会和郎咸平发生碰撞?近日,本刊记者对王敏正进行了独家专访。
穷市的机遇与论坛的缘起
昭通的确曾是个贫瘠之地。
作为云南省人口大市之一,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原因,昭通一度成为被遗忘的角落,经济发展指标均在云南省倒数。昭通11个县区中就有10个是国家级贫困县,被称为云南扶贫攻坚的“上甘岭”。
近3年来,昭通发生了巨变。在金融危机中,2009年1月-2月份,昭通市的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就达到了83%以上;
同年一季度,该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同比增长320%……种种迹象都显示了昭通的复苏。
王敏正展望未来,“昭通将成为雄踞祖国西南的一座大城市,成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何以有此底气?王敏正向《中国经济周刊》透露,这来源于昭通迎来的一次历史性机遇,这就是滇东北城市群被纳入到“云南省‘十二五’规划草案”中。
云南省“十一五”规划仅提出了五个城市群。王敏正坦言,在多方努力下滇东北城市群被写进了云南省“十二五”规划。由此,云南省确立了六大城市群的战略构想,即滇中、滇东北、滇东南、滇南、滇西、滇西北。
滇东北城市群与其他城市群都是几个城市的联姻不同,它自成一体,由昭通市行政区划内11个县区组成。
滇东北城市群如何发展?急需借助于外脑,汇智聚策。据王敏正介绍,本次“2010昊龙论坛”原本是昭通一家本地企业——昊龙实业集团公司成立十周年的庆典活动。在论坛主题征求他的意见时,王敏正毫不犹豫地确定为“滇东北城市群与产业发展”。郎咸平作为经济名家,也是第一位来到昭通的经济学大腕专家,自然受到王敏正等昭通人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