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了在混凝土中常见的表面缺陷(气孔、塑性开裂、应力开裂、蜂窝麻面、失准、掉落、盐霜、集料透露及污染等) 的识别预防及处理方法。
1 引言
当一座建筑物或结构物的表面由混凝土构成时,高质量的外观就成为其设计、技术规范及施工工艺所应考虑的主要因素之一。衡量一个工程的优劣,不仅仅是考虑其适用性、经济性和安全性,对于美观性的要求亦显得日渐重要。
2 混凝土常见表面缺陷的识别及预防
2.1 气孔
气孔的表现特征:分散、单独,小于10mm的气孔。
产生原因:(1)骨料级配不合理,粗集料过多,细粒料偏少;(2)骨料大小不当,针片状颗粒含量较多;(3)用水量较大,水灰比较高的混凝土;(4) 振捣不充分;(5)使用表面刷油的钢模板。
解决办法:(1)把好材料关。严格控制骨料大小和针片颗粒含量,备料时要认真筛选,剔除不合格材料;(2)选择合理级配,使粗集料和细粒料比率适中
(3)选择适当的水灰比;(4) 高度重视混凝土的振捣;(5) 确保模板坚硬,涂抹适当厚度的脱模剂。
2.2 塑性开裂
其表现特征:裂纹,通常不延续,多发生在顶面。
产生的原因:(1)温缩是混凝土开裂的重要原因;(2)早期干缩是混凝土产生裂纹的又一重要原因;(3)混凝土硬化之前沉降也会造成开裂;(4)基层不平整也会造成混凝土的开裂;(5)单位用水量过大,水泥用量过大都可能导致混凝土开裂。
解决办法:(1)严格控制水灰比,减少混凝土拌和物中的含水量;(2) 选用适合的水泥,合格的沙石料并准确掌握配合比;(3) 加强养护,混凝土收面后,可以采用喷雾养护,以增加空气湿度和补充混凝土过早蒸发的水份。在混凝土终凝后立即覆盖草袋(或沙、土工布) 并充分洒水养护,以保证混凝土强度的正常增长,防止因失水过快而产生干缩裂纹。
2.3 应力开裂
应力开裂的表现特征:通常产生较长、横距相同的裂纹。
产生的原因:(1)已硬化混凝土温度变化;(2) 过早承重;(3) 拆模(底模) 过早。
解决办法: (1) 检查构造钢筋的设计和施工缝的位置;(2) 注意浇筑程序;(3) 控制拆模时间,防止结构起载。
2.4 蜂窝麻面
蜂窝麻面的表现特征:露石和粗糙表面。
产生原因: (1) 混凝土拌和料中细料不够;(2) 粗集料中细料不足;(3) 振捣不充分;(4) 施工中在模板接缝处或在连接螺栓孔处漏浆。
解决办法: (1) 检查水泥和沙子的配合比;(2)检查粗集料的级配;(3) 充分拌和,精心浇筑,充分振捣;(4) 确保模板不露浆。
2.5 失准(错牙)
失准(错牙) 的表现特征: 凸出、成波形或其他种类与原设计不符的情况。
产生的原因: (1) 模板安装不准确;(2) 浇筑时,在荷载作用下或由于模板含水量发生变化而造成变形。
解决办法: (1) 检测模板是否顺直;(2) 检查是否有足够的模板固定夹具,模板加固是否稳定可靠;(3) 检测浇筑频率和混凝土数量,避免超过模板设计的承载力;(4) 使用木模板时,避免模板中的含水量变化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