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人网】??? 整体观察,虽然国家“建材下乡”政策的具体细则还没出台,但记者日前调研发现,社会各界普遍认为建材下乡将会对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和改善农民生活起到积极作用。不少基层同志建议,希望能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确定下乡品种,在补贴方式上采取更加方便易行的实物补贴,同时在制定建材下乡产品价格时允许企业根据生产成本微调售价,以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农民盼因地制宜确定下乡品种
记者调研发现,由于各地城乡建设规划不同,农房建设需求层次各异,农民对建材需求存在明显差异。在已开展水泥下乡试点的山东省费县方城镇同利村,党支部书记刘仁远指着村里正连片建设的带阁楼二层农房向记者介绍,村民建房曾先后经历了土坯房、大瓦房、大平房三个阶段。现在这种顶层铺设红瓦,带二层阁楼的农房宽敞、保暖性好,最受村民欢迎。这种房屋的特点是构造模式统一,水泥需求量大,农民盼政府继续实施水泥下乡,规范水泥市场。
而在山东省沂南县界湖镇,多数农民对水泥下乡不感兴趣,而是期盼政府实施钢筋下乡。据了解,这个镇为增加农田供给量,正鼓励农民集资建楼。村民马金凤说,和水泥相比,钢筋对房屋质量的影响更大。农民不能像城里人那样有那么多商品房可供挑选,而且村里建造楼房的经验不足,农村钢材市场不规范。她建议政府实施钢筋下乡,通过招标帮农民挑选到质量好、价格实惠的建筑钢筋。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李铁岗认为,建材下乡确定品种目录需慎重。这一方面因为政府每确定一项建材下乡品种,都将极大影响这种建材产品在农村乃至全国建材市场的走势;另一方面也因为政府每增加一项建材下乡品种,监管部门都将为规范这种产品下乡付出不小的行政成本。李铁岗建议建材下乡可像家电下乡那样,先确定少数品种在一些省市试点,然后逐渐扩大下乡品种和范围。
记者采访了解到,大多数农民希望新型建材下乡多给地方一些自主权,因地制宜确定下乡品种。干过多年工程建筑的沂南县界湖镇城东社区党支部书记高发展说:“建材下乡可仿照家电下乡的‘9+1’模式,在国家制定基础下乡品种的基础上,允许地方报经中央批准制定适用于本地范围的下乡品种。这样同时还有利于建材下乡和当地农村社区化规划相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