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人网】??? 4月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出席2010年经贸形势报告会,并作“当前我国工业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的专题报告。本次会议由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主办。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负责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有关行业骨干企业、重点行业协会以及相关政府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李毅中在报告中通报了我国工业发展的有关情况,并谈了当前工业和信息化发展需要关注的八个重大问题。
一、我国工业经济继续向好但不能过于乐观。
今年以来,我国工业经济继续保持不断向好的发展态势。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7%,增幅比去年12月份加快2.2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高16.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22.5%,增幅比去年12月份加快10.1个百分点,增幅比去年同期高39.6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PPI)继续回升,同比增长4.9%,去年同期为下降3.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4867亿元,同比增长1.2倍,去年同期为下降37.3%;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1%,比去年同期下降3.5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052亿元,同比增长17.9,比去年同期加快2.7个百分点。
总体来看,今年前两个月的形势要远好于去年同期,我国工业回升向好的趋势进一步得到巩固。但不宜太过乐观,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进一步回升向好不等于形势的根本好转,必须看到其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1-2月份工业快速增长主要是建立去年同期较低基数的基础上。去年头两个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仅3.8%,为近十年来最低增速。从环比增速来看,从去年12月到今年的1-2月份,分别只有1.4%、2.1%和1.6%。由此来看,目前的增长仍然属于恢复性回升。从整个宏观经济来看,当前经济回升主要还是依靠投资的拉动和政策支撑,民间投资意愿还不强,城乡居民收入短期内难以较大幅度提高,刺激国内消费和投资增长的政策效应可能减弱。所以,要继续完善实施好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和鼓励消费的各项政策措施,争取每个季度的环比增速都保持正值,保障今年工业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
二是出口仍处于恢复过程中,未来的不确定性依然较大。尽管1-2月份出口形势有了很大好转,但绝大部分工业品销售还是国内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仅占全部销售产值比重的12.9%。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1-2月份我国出口产品综合价格水平同比还下降了5.4%。尤其需要注意到,危机之后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一些发达国家以邻为壑,一方面对我国出口商品设置各种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今年头两个月,我国产品遭遇国外贸易救济调查16起,涉案金额11.7亿美元,同比增长1.36倍;另一方面,想方设法施压人民币升值,导致我国一些出口企业只能接一些短单、小单,不敢去接长单、大单,工业品出口的根本好转还面临着较大的障碍和阻力。还要看到,今年前两年月出口的好转,与去年实施的减税、退税、抵免税等结构性减税政策有很大关系,如果政策力度减弱,出口仍有可能遇到困难。
三是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较大,可能加剧通货膨胀预期。2009年,国际原油价格不断攀升,由年初的40美元/桶涨了近一倍。国际能源机构预计,今年全球石油日均需求量将升至8660万桶,油价很可能继续攀升。今年3月底,石油期货价格已达82.9美元。铁矿石定价权在三大铁矿石生产商,最近他们提出要上涨90%。受国际原油和铁矿石价格上涨的推动,从去年12月份开始,我国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价格指数由负转正,上涨3%,今年1月份上涨8%,2月份上涨10.3%,涨幅在不断扩大。不仅会影响到钢铁企业,还会传导到建筑和制造行业,最终引发消费类商品的价格上涨,影响今年CPI涨幅3%的目标实现。所以,必须对工业品价格的上涨保持高度警惕。
四是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增长过快,节能减排任务艰巨,尤其是节能目标完成难度很大。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要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左右。这是约束性指标,必须完成。但从去年底的进展情况看,要完成这一目标,今年的任务十分艰巨。但1-2月份,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等高耗能行业增速高达21.6%,超过了整个工业的增长速度。这种情况,进一步加剧了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的难度,而且会对煤电油运气等要素供应形成较大压力。实际上,能源供应紧张、电力短缺的情况在去年四季度已经出现。
总的说,对当前工业发展,既要看到回升向好的积极一面,进一步增强信心,也要看到还存在诸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强风险意识、责任意识,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扎实抓好各项任务的落实,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加快工业发展方式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