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度重头大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于近期举行,根据此前《瞭望》新闻周刊披露的信息,调结构、防通胀成为此次会议的重点内容,但是宏观政策的进退最受各方关注。
在当前经济复苏仍然不稳固的背景下,宏观经济刺激政策不会整体退出已经成为学界的共识,而决策层最近也频繁表态,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因而学界预测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不会对一揽子刺激政策作出大规模的调整和转向。
但面对资产价格大幅上涨、通胀预期再度抬头等诸多矛盾,一些非常规的刺激政策必将逐步弱化和淡出。
财政政策:高投资争议
对于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势和经济学界的争议,《瞭望》杂志将其总结为六大矛盾:其一,4万亿投资是不是“鼓励”了产能过剩?其二,“保八”是不是与可持续发展思想相左?其三,经济增长是不是对冲了结构调整?其四,扩大投资是不是加剧了消费不足?其五,信贷增长是不是导致通胀预期的“元凶”?其六,“国进民退”是真命题还是伪命题?
而六大矛盾中的大部分或多或少都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有关,经济结构进一步恶化、产能过剩、抑制消费以及国进民退成为经济学家们集中担忧的问题。
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22日在2009年中国经济学家年度论坛上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应该是我们改变宏观经济刺激制度方向和淡出的时候。
华生表示,扭曲的能源、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扭曲了投资的成本并导致了扭曲和不合理的投资行为,近期中央启动能源资源价格改革非常正确,但是内容基本上还是调价,还是价格改革,而不是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当前要通过宏观经济政策的退出赢得时间,真正启动能源资源价格形成机制的变革。
但是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在同样的场合认为,问题并不在于高投资,高投资持续了十多年,并没有因持续的政策抑制和理论抨击而发生变化,说明中国经济运行中有尚不了解的潜在因素,而经济学界批评高投资所依凭经济理论的正确性和适用性值得质疑。
李扬认为,当前需要做的是优化投资结构和经济结构,在投资中更多地体现就业优先、区域梯度转移、优化行业结构和投资主体结构以及实现商业可持续性等问题。
而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20日发布的《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2009-2010》(下称《报告》)认为,积极财政政策必须逐步淡出,首先要稳定各类在建项目的政府投资,对于新建项目和进一步的投资膨胀进行适度约束,防止2011年到2012年地方政府因为财政资金的恶化而带来大量的烂尾工程,使结构性问题进一步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