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投诉的问题水泥多为广西一些小水泥厂贴牌生产
市民可从质保资料、包装、外观和应用四个方面识别真假水泥
昨日,记者从市消费者委员会获悉,今年以来,消费者投诉水泥质量问题比较多,我市各级消委会先后接到25宗消费者有关水泥质量问题的投诉,主要反映使用广西或湛江一些水泥企业的产品,出现不凝结的质量问题,给消费者和新农村建设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和重大的经济损失。为此,市消费者委员会发出今年第4号消费警示:水泥质量问题多,购买使用须当心。
徐闻县龙潭镇西洋村委会昌仔园村在新农村建设中,通过某建筑商购买300吨由广西陆川县某水泥厂生产××牌水泥,在铺设乡村硬底化道路时,出现水泥不凝结质量问题,于是向消委会投诉。该批水泥经抽样送检,抗压强度、抗拆强度达不到国家标准,为不合格产品。又如东海岛东简镇6位村民先后购买由广西南宁某建材公司生产的水泥合计26吨,用于建房浇灌楼板,但6位村民浇灌多日的楼板都出现水泥难以凝固现象,混凝土结构强度差,用手都可以把混凝土抠开,怀疑水泥质量有问题,于是向东海工商分局东简工商所投诉,经抽样送检,结果显示:该批水泥3天抗拆强度、3天抗压强度均不达到国家有关标准,属不合格产品。经工商消保人员调解,6位农民共获得厂家赔偿36.6万元。
据了解,被投诉的问题水泥多为广西一些小水泥厂贴牌生产,存在工艺落后,偷工减料,假冒伪劣,部分是一些诚信缺失的生产企业,为追求利润最大化,以低标冒充高标、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当消费者使用发现质量问题时,部分企业又不主动承担责任,而是采取能推则推,能躲则躲的手法,严重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该消费者委员会提醒广大消费者:购买使用水泥,尽可能选择品牌、信誉好的厂家的产品;要保管好购货发票及有关凭证;购买使用时可从质保资料、包装、外观和应用四个方面识别真假水泥。质保资料即厂家提供给用户的《水泥质量保证单》,对照质量保证单上品种、标号等内容是否与实际相符,各项试验结果是否与现行国家水泥标准相一致;包装主要看水泥袋是否标明厂名、厂址、生产许可证编号、品种名称、标号、包装时间编号以及注册商标、质量认证标志等;还要观察包装袋是否粗糙、封口是否规整等;外观可从水泥颜色、细度和每袋重量来识别水泥的优劣。
一般水泥多为灰色,有些为灰绿色;应用方面,符合标准的水泥在水泥拌合用水量、混凝土或砂浆的凝结硬化时间,强度增长及泌水率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规律和变化范围。市消委会表示,水泥生产经销商要遵守诚信,守法经营,重视产品质量和消费者的安全权,积极处理消费者有关水泥质量的诉求,自觉承担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