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工业和信息化部对外发布了《水泥行业准入条件》(征求意见稿),指向很明确,即解决水泥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的问题。针对水泥行业产能高烧不退的现状,国家近期三令五申频频亮剑,以期缓解部分区域投资过大的压力,改善对水泥行业投资增速过高的预期。
我国水泥行业局部产能过剩、全行业预期产能过剩的现状如何?《水泥行业准入条件》(以下简称《条件》)的出台对于引导水泥行业健康发展起到哪些积极的意义?国家将采取哪些政策措施给水泥行业“退烧”?
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参与起草《条件》(征求意见稿)的中国水泥协会秘书长孔祥忠。
产能预期过剩也很严重
如不及时控制投资,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将会出现行业灾难
我国水泥行业经历了“十五”、“十一五”的发展,通过结构调整,水泥企业的规模和竞争实力大为增强。孔祥忠如是概括:“新型干法水泥比重的提高从技术结构上彻底改变了中国水泥工业落后的面貌;大企业的发展从组织结构上提高了生产集中度;通过市场竞争和政策引导,淘汰落后水泥产能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让水泥项目投资增速一路飙升,部分地区已出现了明显的产能过剩迹象。来自中国水泥协会的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水泥产量14亿吨,产能18.7亿吨,产能利用率不足75%。2009年我国水泥市场需求预计15.5亿吨,而初步统计2009年在建项目的水泥产能是6亿吨。截至8月,全国水泥累计产量10.28亿吨。产量同比增长17.2%,创两年来产量增速新高;全国各区域产量同比增速均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华东及华南区域增速仍较低。东北、西南、西北区域增速较高。
孔祥忠分析说,即使全部淘汰落后产能3亿吨,产能利用率也只是71%,明后年的行业产能过剩就不可避免了。这就是预期产能过剩。而局部的即期产能过剩在浙江、江苏、辽宁、广东、江西都显现出不同的表现。进入水泥销售旺季以来,许多地区首次出现价格缓慢回升的现象,这还是在国家4万亿投资拉动经济的背景下。如不及时控制投资,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即期的局部产能过剩会蔓延至全国,而出现整个行业的产能过剩,那将是一场行业灾难。
“按现有核准项目的总量加上原有的产能将出现大大超出市场新增容量,即使全部淘汰落后水泥产能,新型干法水泥的未来产能有可能超出市场需求量的20%以上。”孔祥忠对此表示担忧。“这就会给社会投资资源带来浪费,整个行业的效益也会走下坡路,这是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都不想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