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5·12地震后,四川重建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国家出台的4万亿投资规划中,四川灾后重建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预计投资超过1万亿。单就成都而言,三年总体目标将累计完成投资12000亿元,这必将推动四川省建筑建材行业发展。
随着重建工作的逐步开展,四川省基础设施建设已取得许多辉煌成就,而与基础设施建设紧密相关的水泥业,也在这场盛宴中得到充分发展。据透露,四川省2009年1—5月水泥投资95.33亿元,同比增长3倍以上。据不同口径统计综合判断,2009年四川新投生产线70余条,相对全国拟建和在建的水泥生产线200条来说,四川省新上马的生产线已严重超出比重。四川水泥产能出现“井喷”现象已逐渐引起相关部门关注。
而同时,这种水泥业产能过剩现象不仅仅只是在四川省出现,在全国范围内,它已经是一种普遍现象。由于国家四万亿投资大多投向基础建设,使众多企业对建筑建材投入极高的热情,全国出现一片投资热潮。之前曾有媒体报道:2009年上半年全国水泥产量达7.35亿吨,同比增长15%,其中6月当月水泥产量1.58亿吨,同比增长了21%,创下了水泥单月产量历史新高。
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新闻发言人朱宏任在早前的经济运行发布会上曾表示:水泥和钢铁、船舶一起被列入了产能过剩、盲目投资的典型行业。他强调说“我们说的产能过剩,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产能过剩,而是指产能严重过剩?!?为此,中国水泥协会会长雷前治、秘书长孔祥忠一行曾于今年6月18日,赴四川就水泥行业整体情况以及面临的问题进行调研。在对四川的情况进行调研后,中国水泥协会一行又赴其他省份,特别是一些有水泥投资过热苗头的省份进行调研。在此次全国调研的基础上,发改委、工信部等联合中国水泥协会推出新的水泥行业发展政策,以防止各地方政府利用国家4万亿投资的机会,“大干快上”水泥项目,造成行业产能过剩问题恶化。
8月10日,四川省就目前水泥市场因产能过剩导致的混乱情况,下发新的通知。通知强调将从五个方面着手进行,包括:落实企业应该享受的资源综合利用及其他优惠政策,帮助红砖企业生产空心砖、多孔砖等新型墙体材料,政府投资项目首先推广使用;引导优势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进行行业整合;严格控制新上制砖项目和水泥项目,暂停新批项目;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步伐;严格执行环保标准和产品质量标准。四川省为了拯救水泥市场,在摸索中出台了这些措施,它能否帮助四川省走出水泥产能过剩困境,并带动全国其他省市加强严控,引导全国水泥市场向健康方向发展,短期内无法看见效果,让我们拭目以待。